{dooprime}:诺奖揭晓之际,盘点下经济学奖的候选人

导读:{dooprime}1969年至今,诺贝尔奖总共颁发了49个经济学奖,作为最年轻的诺奖,其主要目的是{dooprime}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dooprime...

{dooprime}1969年至今,诺贝尔奖总共颁发了49个经济学奖,作为“最年轻”的诺奖,其主要目的是{dooprime}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dooprime #今年,史上第50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即将揭晓,德璞资本在此盘点下最有希望获奖的经济学家人选。

罗伯特·巴罗(RobertJ.Barro)

出生于1944年9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目前为哈佛大学保罗·瓦尔堡经济学讲座教授、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与小罗伯特·卢卡斯、托玛斯·萨金特等人,皆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

1974年,巴罗以一篇刊于《政治经济学报》,题为《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的论文而声名大噪。文中以社会大众是理性预期和有远见的、政府发行公债弥补减税所流失的收入等一些假设下,阐述政府发行公债并不会对民众产生财富效果,以及民众会增加储蓄来因应预期未来政府会因支付公债利息和本金所提高的课税。这篇论文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布兰德-梭罗模型认为政府发行公债,长期可对民众产生财富效果的结论,所作的直接回应。此论文为总体经济学领域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而论文里的李嘉图等价,更是目前学界相当重要的论点之一。

1976年,巴罗发表了其第二篇具重要影响力的论文《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角色》(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刊载于《货币经济学学报》),主张当理性的经济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资讯不对称能够对总体经济造成实质效果,但预期性的货币政策变动则无法产生任何影响。虽然巴罗后来旧题重游,严以律其此篇论文,但无疑地这篇论文仍有着相重要的地位,它整合了货币的角色于新古典经济学中,并且将一般均衡理论和总体模型作了融合。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nash K.Dixit)

1944年出生在印度孟买,1963年获孟买大学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当选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院士,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任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2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

迪克西特最有影响的论文是他与斯蒂格利茨合作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一文,该文在经济学界引发了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巨大浪潮。作为经济学主流的新古典理论一开始是以完全竞争和报酬不变为基础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表现出报酬递增的特性,采用报酬不变假设的传统新古典理论已无法描述现代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实。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为具有报酬递增特点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建立数学模型的努力因面临多重均衡解的困境而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借助特殊的恒定替代弹性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效用函数描述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多样化消费与差别化产品垄断生产的报酬递增性之间的对立统一,首次以严格的数学模型(即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D-S”模型)解析斯密-杨格的报酬递增思想的微观基础。

D-S模型表明,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及厂商在生产差别化产品上的无止境的规模经济决定了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资源分配于有限种类的产品的生产既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又可以实现分工和由此而来的多样化消费导致的更高的福利水平。但是,“当品种更为人们所欲求时,即当不同产品为不完全替代品时,将每一厂商的产出水平推进到穷尽所有规模经济的程度,这样的做法一般并不是最优的。”最优状况只能是一定品种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产规模经济的组合。随着经济中积累的可用资源(收入和劳动供给)的增加,现有品种专业化生产中潜在的规模经济将被充分发掘。由于消费的无弹性,现有品种的消费将趋向饱和。此时,社会便将相对富余的资源转移到新产品的生产中去。新产品的引入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福利(或真实收入);另一方面,由此而来的分工的扩展又为进一步发掘新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的潜力开辟了空间。这就是由分工和市场容量(收入和劳动力)的扩展所形成的报酬递增的循环累积过程,亦即杨格所谓的“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的报酬递增的动态机理。

D-S模型的建立,为贸易和增长理论界的创新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20世纪80年代,作为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第二次与第三次浪潮而崛起的新贸易与新增长理论无一例外地采用D-S垄断竞争框架,其中,新增长理论则被称为D-S模型的时间动态版本。

报酬递增理论革命还为此造就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具有冲击诺贝尔奖实力的一流经济学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诺奖得主保罗·罗默(Paul M.Romer)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迪克西特的第二次模型基础之上。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

以色列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97年起),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南希·斯托基(Nancy L.Stokey)

美国当代著名女经济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她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建立动态递归方法,有关理性预期理论以及博弈论的应用。(本文来自德普资本)

樱红女性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5275796@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关键词:
分享:
上一篇:尚乘首予大发地产(6111.HK)高发展潜力备受认可 下一篇:恒富创融科技·钱橙无忧:紧跟《规划》步伐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